
高永丰,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资源学院副院长,一九五五年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一九八二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一九八七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获硕士学位。
任教以来主讲了《晶体光学》、《岩石学》、《沉积盆地分析》、《石油地质学》、《科技英语》等课程,多次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高永丰教授自 2000 年以来先后承担两项国家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计划( 973 )项目、三项国家外专局项目、三项河北省项目、一项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到位科研经费逾 200 万元。近年发表科研论文20 余篇, SCI 检索论文 6 篇,其中国际 SCI 论文 3 篇(影响因子 2.5 以上)。
高永丰 教授从事青藏高原隆升与大陆碰撞带成矿作用方面的研究,与 课题组 ( 青 藏高原项目 973 )的同志一起首先提出并确立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无论在国家目标还是科学目标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首次发现并提出 adakite 是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的成矿母岩。丰富了大陆造山带成矿理论,极大促进了青藏高原隆升和伸展构造地球动力学模式的研究。这一重要成果被国内外地质学家认为是近年来青藏高原隆升与成矿研究的重大突破。
在执行国家 973 《亚洲与印度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项目的三项重要研究突破成果中, 高永丰 教授有两项研究成果。他首次提出藏南超钾质岩是活动造山带钾镁煌斑岩,它们是消减特提斯大洋浊积岩熔融的产物,并非起源于陆下岩石圈幔。这一重要成果在《 2004 年度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年会》宣讲后,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和认同。论文已被国际著名杂志( Journal ofPetrology, SCI, 影响因子 2.8 )采用。 高永丰 教授首次提出冈底斯带始新世具有 OIB 地球化学亲合性的玄武岩是大陆碰撞带软流圈上涌的地表响应。这一成果发表在《岩石学报》( 2006 1 期)。